PPP(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)的問題千頭萬緒,2016,PPP從哪兒下手?日前舉辦的中國PPP百人沙龍首屆高峰論壇傳遞出很多信號。
抓住項目
“轉變觀念,建立制度,都是為了給實施真正的PPP項目奠定基礎。”
“要把第一批、第二批項目做成真正的PPP項目,不符合的,堅決挑出來。”
這是財政部官員又一次在某公開場合強調打造“真正”PPP項目的理念。
在發言中,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強調了PPP項目要“保真”必須要遵循的原則———寧缺毋濫。
孫曉霞介紹,按照這一原則,2015年,財政部從地方上報的1000多個項目當中篩選了兩批共計233個項目,中央財政的示范項目作為樣板和標桿引領PPP項目規范實施。目前,PPP示范項目已經顯現了在公共服務質量方面的優勢。
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詳細介紹了示范項目的篩選情況。
據介紹,在財政部2014年收集的第一批30個項目中,就有3個項目因不符合規定被調出。
“2015年我們推出第二批示范項目,比第一批項目有了很大的改觀,為了提高PPP項目的質量,財政部組織5個專家組進行打分,60分以上才可以入選。項目也從過去5個行業覆蓋到13個行業,覆蓋了全國30個省區市。”
對于各界普遍關心的財政部第三批示范項目的情況,焦小平透露,將采用新的、更加透明、可預期的方式推出第三批示范項目。
值得關注的是,在推廣PPP的進程中,財政部充分利用“互聯網+”的理念和技術,正在建立一個基于“互聯網+”、從中央直通到縣的PPP綜合信息平臺,并將所有項目信息及項目推廣情況在平臺上公開,以實現信息的整合、統計、分享,降低交易成本。
上述信息平臺是全國PPP信息的管理和發布平臺,是PPP行業的大數據,包括項目庫、機構庫和資料庫。截至2016年1月22日,全國錄入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超過10200個,總投資需求超過11.2萬億元,其中,經省級財政部門審核納入項目庫的項目超過6200個,總投資需求超過7.3萬億元。
用好規則
制之有衡,行之有度。建章立制是推廣PPP的基本前提,否則就會走彎路、念歪經。
“推廣運用PPP既涉及理念、觀念的轉變,又涉及體制機制的變革,本身就是一個難活、細活。”孫曉霞介紹,推廣PPP伊始,財政部參照國際標準,制定了覆蓋PPP全生命周期的制度體系,短短兩年時間就建立了一個接近國際水平的PPP制度框架。
在制度建設中,在國辦發的指導性文件(“42號文”)的框架下,財政部規劃了實施PPP模式的路線圖,出臺了相應的操作指南和指引,為PPP的健康規范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從相關國家經驗看,建立PPP制度只是第一步,以后還要不斷優化法律環境,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,推動PPP模式規范發展。
在2016年,又有哪些涉及PPP的制度值得期待呢?
焦小平透露,財政部正醞釀PPP的預算管理制度,計劃在2016年年內出臺,這將有助于打消社會資本對因政府換屆帶來的一些不確定性的擔憂。此外,備受關注的PPP立法和特許經營法也都在籌劃中。
焦小平還表示,目前PPP的宏觀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,2016年工作重心將轉向操作和執行層面。要堅決剔除假PPP項目,多做真正的PPP項目,并通過示范項目總結出更多可放大、可復制、可推廣的PPP模式。
針對備受各界關注的PPP項目落地情況,財政部金融司金融五處處長闞曉西認為,衡量一個PPP項目成功的標志,是看它整個生命周期是不是按照合同約定提供了公共服務、公共產品,從這一標準來看,財政部示范項目總體進展情況還是很好的。
闞曉西從項目落地這一出發點提示,PPP合作雙方要充分借鑒財政部示范項目的樣板作用,認真研究這些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。
隨著推進步伐的加快,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在2016年PPP項目即將迎來落地高潮,PPP將在更多領域大展拳腳。(摘編2月5日中國財經報)